俄乌战局惊天逆转,普京态度巨变:准备与泽连斯基举行历史性谈判?
一场被特朗普“催熟”的和平幻象
近期,一连串的外交信号从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穿过乌克兰基辅,直抵美国白宫。这些信号仿佛宣告着,持续三年之久的俄乌冲突,终于要迎来和平的转机。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波所谓的“和平声浪”,与其说是各方真心求和,不如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行设下“8月8日”最后期限后,催生出的一场政治大戏。核潜艇抵近、关税威胁高悬,一边是紧迫的谈判提议,另一边则是看似积极的回应。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但和平的内在障碍却丝毫未曾动摇。这场看似走向和平的博弈,各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特朗普的算盘
当前“和平机遇”的直接推动力,无疑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将8月8日定为停火的最后期限,这可不是为了什么世界和平。更像是他急于兑现竞选承诺,给自己捞取一份政治资本。特朗普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确实表现出“深度疲惫”,但这疲惫并非出于人道关怀,而是他那套精明的成本计算。他要的,是一个能拿来宣传的“政绩”,而不是真正解决俄乌根本矛盾的方案。
为了达成目标,特朗普玩起了他那套“交易型外交”的把戏。他公开扬言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甚至宣布两艘核潜艇已经抵达俄罗斯周边海域。这是赤裸裸的极限施压。与此同时,他又摆出“调停者”的姿态:威特科夫被派往莫斯科,多次会见普京;基思·凯洛格则赶赴乌克兰,与泽连斯基搭上线。这种一边挥舞大棒,一边假装握手的双重操作,确实制造了谈判的紧迫感,但也几乎掏空了谈判本应有的那点诚意。
普京的条件与泽连斯基的姿态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俄乌双方不得不上台“表演”。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其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释放信号,声称愿意与泽连斯基会晤。但这个“愿意”,可不是无条件的。普京的前提是“专家组必须先就军事、政治、人道主义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这话听着简单,实则把皮球踢回了乌克兰。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依然清晰: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领土现状、永久中立,且永不加入北约。这些底线从未动摇。
普京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时,语气上曾弱化对乌克兰领土的直接诉求,转而强调俄罗斯自身安全。他还曾暗示愿意“暂时休战”,在卫国战争胜利日期间主动停火。这些动作,更像是策略性的姿态,目的在于维持俄罗斯“愿意谈判”的国际形象,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同样值得玩味。此前,他曾签署法令明令禁止与普京谈判。然而,近期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7月19日主动提议谈判,并邀请普京会面;8月2日,又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回应,表示如果普京的提议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乌克兰随时准备会晤。这种转变并非空穴来风,它主要源于乌克兰国内的巨大压力——超过66%的民众希望通过谈判停战,其中半数甚至愿意接受领土让步。同时,泽连斯基也感受到了美国支持可能动摇的隐忧。
然而,这场“同台异梦”的戏码背后,藏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俄罗斯方面对泽连斯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他通过延长战时状态才得以继续执政,其总统任期已于去年5月结束。因此,他签署的任何协议,在俄方看来都缺乏法律效力。克里姆林宫明确指出,乌克兰的最高拉达(议会)才是合法代表。俄方这招,直接把谈判的焦点从“谈什么”变成了“谁来谈”,几乎构成了一个无解的程序性障碍。这使得所谓的会晤,在俄方看来,更像是一场泽连斯基的“加冕”陷阱。
协议,难产的“签字仪式”
即便俄乌双方领导人能够最终坐到谈判桌前,要达成一项实质性的协议,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俄罗斯的底线摆在那里,普京通过佩斯科夫反复强调,他愿意会晤的目的,是为了“签署已达成一致的协议草案”,而不是重新进行协商。这潜台词很清楚:乌克兰必须全盘接受俄罗斯的核心条件,包括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已被吞并的既成事实,以及乌克兰的永久中立地位。
而对于泽连斯基而言,如果他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做出重大妥协,那无异于政治自杀。他将面临国内民众的巨大反弹,甚至可能引发政治生涯的终结。乌克兰在这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仅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更是其国内政治现实的必然选择。三年前伊斯坦布尔那场仅仅持续了38分钟的谈判,就因为双方在领土和军事问题上尖锐对立而破裂,这足以说明问题症结之深。
俄乌双方对“和平”的定义,完全是南辕北辙。俄罗斯眼中的“和平”,是乌克兰的投降和接受既定事实;而乌克兰期望的“和平”,则是俄罗斯撤军和恢复领土完整。一方要求对方在谈判前就放弃核心立场,而另一方则希望通过谈判来保住核心立场。这种根本性的分歧,使得所谓的“和平进程”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逻辑死循环。对俄罗斯而言,所谓的会晤,本质上就是一场“签字仪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商过程。
结语
这场由美国最后通牒“催熟”的“和平剧”,最终撕下了所有参与者的面具,暴露了他们真实的意图。它并非和平的序曲,而是一次复杂的战略试探和政治表演。真正的和平,绝不可能仅仅源于外部的强压,或者一方的单方面投降。它必须建立在冲突双方对彼此核心安全关切的承认之上,以及各自内部政治共识的形成。
当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似乎都还没有做好付出真正“和平代价”的准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俄罗斯在战场上已经获得的既得利益,以及美国在全球霸权背景下对冲突的操弄,都让这场冲突的解决变得异常复杂。这次事件清晰地揭示了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寻求真正和平所面临的困境。和平的曙光虽然隐约可见,但照亮现实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它需要超越眼前政治表演的勇气和智慧。而中国所倡导的,正是摒弃这种极限施压的对抗模式,回归真正的多边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