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回应理想i8与卡车碰撞测试争议:乘龙方面态度强硬,措辞严厉
回顾:
理想i8 SUV上市发布时展示了一段对撞测试视频,参测车辆是全新乘用车i8和一辆乘龙品牌的重卡;测试结果令人讶异,理想i8仅车头部分损毁,A/B/C柱和车身主体部分没有明显变形,四个车轮紧紧趴在地面上。可是对撞测试的乘龙重卡的驾驶室却明显往前趴,甚至出现了四轮离地的情况。
据发布会视频实录显示,理想方面描述为碰撞相对速度为100km/h,乘龙卡车净重为8吨。
但从现场测试图片可以看出车辆的总质量是8吨,整备质量是多少并不清楚;参测卡车是否模拟满载货物也没有说明,既然没有说明又如何确定净重是8吨?理想i8与乘龙卡车总质量存在约5.5吨的质量差,两车即便存在速度不一致的情况,乘龙卡车的动能也会远远超过理想i8。
而卡车的底盘是材料强度较高、结构强度很高的非承载式底盘,与承载式结构的乘用车进行碰撞测试,正常结果往往是乘用车严重变形。
所以上述测试结果确实难以令人理解,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两车车头高度差,乘龙卡车几乎是被“铲起来”于是才出现四轮离地的情况;但是车头往前趴还是有些奇怪,不排除车头锁可能没锁好的可能性。
争议越来越大,乘龙卡车品牌已经受到很大的质疑。
在舆情发酵之后,乘龙卡车先是通过评论的方式进行了回应,描述为: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样;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沟通中。
但是这样的回应显然是不够力度的,看起来也有些戏谑。
以至于理想汽车方面仅有两名高管通过微博互动的方式进行回应,内容为:老汤哥Tango称“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张骁”。张骁回应为“可以啊,直播都行(加一表情包)。”
理想方面的回应也比较戏谑。
可是这样一起涉及品牌商誉和产品销量的事件不应该玩闹,于是进行车辆测试的中国汽研进行了相对正式的对媒体采访回应: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因为(理想)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测试卡车是一辆全新车,具体(车辆)来源还需要与业务部门确认。
三方的第一阶段回应还是中国汽研最为严谨,只不过严谨也是因其进行的测试;所谓的中国汽研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原名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在业内被视为权威。不过中国汽研毕竟还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进行的这一轮测试还是有客户这个角色的存在。
测试环节难免会被质疑。
那么此时就需要乘龙汽车方面表态了,是需要进行复测还是自行进行复测,现在不得而知。
但是乘龙汽车所属企业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对此次事件发布了正式的声明,措辞非常严厉,态度相当强硬,没有戏谑了。
在声明中已明确相关测试存在严重误导和损害公众知情权的情况,构成严重侵权,并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以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并称测试使用的特定场景与实际场景存在严重差异,某汽车品牌未公开测试车辆的状况,比如双方车辆是否存在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场景环境的状况、车速和驾驶状态等因素也被质疑。
乘龙汽车强调其产品使用行业首创的龙骨框架式驾驶室,采用四层吸能结构,有主动安全双重防线,比如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主动刹车)和驾驶室后移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在上述测试中均未能体现出来,难免令人质疑。
重点:
声明强调东风柳汽是一家有71年历史的央国企,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这样的声明才是东风柳汽应当有的态度,该企业是由广汽柳州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地方国资)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股东的国有企业。作为央国企是不能像新势力车企或其他民企车企那样戏谑的;央国企是行业的定海神针,具有引导或指导行业发展的作用,对于存在巨大争议和已经发酵舆论的事件需要明确且强硬的态度。
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展开两车的对撞测试。
但是应当将测试交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全程随机选择门店购买欲测试车辆,之后选择专业场地进行测试;全程一镜到底;这样的测试才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像网友开玩笑说的那样,大可以让两方工程师或老板去开车进行测试,反正第一次展示的测试显示结果是两方车辆都没有危及驾驶员的损伤。
相信乘龙卡车真敢进行这样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