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A股减持潮来袭,散户应对指南+投资建议,速看!
七月A股市场那叫一个热闹,散户该咋应对减持潮呢?
你瞅这个七月的A股,简直像坐过山车。上证指数这周从3534点一路狂飙到3593点,周线五连阳,涨了快60点呢!可别以为大家都赚翻了,那可差远啦!
我在股市摸爬滚打这些年,太清楚这市场了,一直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表面指数好实际主板在走,创业板却没动静,好多个股跌得人心里发慌。我有个朋友就吐槽,感觉自己像在平行宇宙,大盘天天涨,他账户却天天绿。
“官宣离婚”:大股东减持潮汹涌来袭
市场刚有点回暖,减持公告就像雪花一样飞出来。这周就有78家上市公司宣布股东减持计划,整个7月都超300家了。这让我想起古人说的“否极泰来时,君子惧”。市场刚开始好点,这些“聪明钱”就急着要套现了。
白酒股口子窖、新材料企业东材科技、电子元件龙头阳光电源,还有低位的常山北明,都发了减持公告。我老家话说,这就是“墙倒众人推”啊!
我有个炒股十几年的朋友常说:“大股东减持,就跟男女朋友分手前差不多。连最了解公司的人都撤了,你还有啥信心拿着?”这话虽说极端,可也有点道理。
减持背后:并非简单的“利空”
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我以前是金融从业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大股东减持可不都是“卖出信号”。有时候创始人套现很正常,谁不想财务自由啊?还有些是为了解决资金需求,像投资新项目、还贷款啥的。东财上就有个例子,某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又增持,股价还涨了。
更得注意减持的时间和规模。公司基本面好、股价合理时小比例减持,影响不大。但公司业绩下滑时大规模减持,就得小心了。
我觉着现在这波减持潮跟2015年那次不一样。那时是股灾后恐慌性减持,现在更像是理性获利了结。毕竟A股从3月低点反弹不少,获利盘兑现挺正常。
散户如何应对这波减持潮?
我刚入市那会,看到减持公告就慌得赶紧割肉,结果损失了好多本该有的收益。后来经验告诉我,面对减持,散户可以这么做:
第一,别人恐惧我贪婪,但得有条件。有时候大股东减持后,股价没跌反涨。关键看公司基本面稳不稳。要是因为流动性需求,不是看衰公司前景,说不定是个低吸的好机会。
第二,关注减持比例和集中度。一次性大比例减持风险大,小批量分散减持影响小。就像本周阳光电源高管减持才32.97万股,对市值来说没啥影响。
第三,结合行业趋势和公司业绩综合判断。就算大股东减持,公司所处行业是国家支持的,基本面又好,也不用太恐慌。我有个朋友2020年买了某新能源股票,遇到大股东减持也没动,最后收益翻了三倍。
当前A股:结构性行情将是常态
说实话,现在A股不是2007年那种全面牛市了。更多是结构性机会,就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前面有“万亿”光伏,后面有“东数西算”,还有汽车智能化,每波行情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过去三年投资经历也证明了。同样是持有A股,有的朋友重仓新能源赚得盆满钵满,有的死守消费股却长期套牢。这种分化短期内估计变不了。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减持信号得结合行业趋势看。上升期行业的龙头股,就算有点小幅减持,只要不是大量抛售,影响不大;下行通道行业,哪怕小幅减持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投资建议:做有“温度”的投资者
面对现在这市场,我给普通投资者几点建议:
1. 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找到自己真正懂的行业和公司,别老追热点。我有个医生朋友,只投资熟悉的医药股,十年下来收益比大盘还好。
2. 控制仓位是永远的真理:不管市场多火,都别满仓。今年好多满仓追热点的投资者都吃了亏。给自己留点“弹药”,市场恐慌时才能低吸好股票。
3. 学会“左侧投资”:别等行情明朗了才进场,那时可能错过最佳买点。但左侧布局也得有个度,可以分批建仓,别一次性重仓。
4. 对减持保持敬畏但别恐慌:看到减持公告别急着卖,先分析减持原因、比例和公司基本面,再做决定。
近期有朋友问我:“现在A股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我的回答是:“对做对了的人来说是牛市,对做错了的人来说永远是熊市。”
A股市场就像咱生活的社会,有阳光也有阴影,有欢笑也有泪水。面对股东减持,咱不能不管,也别过度解读。保持独立思考,才是在这市场生存的关键。
你觉得呢?评论区聊聊?再好的建议,也比不上自己走过的弯路。希望每个投资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投资节奏,保护好本金,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