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伊核谈判惊爆内幕!欧洲已沦为美国代言人,调解人身份荡然无存!

最近,欧洲与伊朗在伊斯坦布尔就核问题坐下来谈了谈。可这桌上的“和气”,和桌下的剑拔弩张,真是两回事。

会谈前脚刚落,美国就史无前例地直接打击了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德黑兰那边也放出话,要讨论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这些动作,让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再度升级。伊斯坦布尔这场会谈,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谈了什么。

而在于它用一种仪式感,确认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欧洲作为伊朗核问题调解方的时代,算是彻底落幕了。

这也意味着,伊核问题,正一步步滑向一个没有缓冲地带的硬碰硬局面。

“谈判”?我看是“宣读”

伊斯坦布尔的这场会谈,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演戏”的味道。各方都来了,但没谁拿出什么新鲜方案。

自然,也就没能谈出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伊朗外长阿拉格希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欧洲已从“调解人”变成了“华盛顿传递情报的工具”。

这话说得挺狠,却和《今日俄罗斯》(RT)的观察不谋而合。RT认为,欧洲此番更像是在替美国执行一场“侦察任务”。

或者说,是去给伊朗送达一份“最后通牒”。你看,会谈前一天,路透社就爆料,欧盟正在琢磨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这哪像要好好谈的样子?欧美双方还一同设定了今年8月底为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并威胁说,如果伊朗不配合,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这种“一边谈一边压”的模式,明摆着是在告诉伊朗,欧洲扮演的角色不是中立的斡旋者。他们只是代华盛顿转达要求的代理人。

这场看似外交努力的会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一场宣告欧洲角色终结的“告别仪式”。

牌桌上的“出局者”

欧洲如今在伊核问题上没什么分量,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说到底,是长期以来政治退缩和战略依附的必然结果。

往前看,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那时,欧洲还想撑起“桥梁”的角色。

他们搞出了个“贸易往来支付工具”(INSTEX),指望能绕开美国制裁,继续和伊朗做生意。

结果呢?这机制最终成了个摆设。2020年,INSTEX只完成了区区一笔人道主义的交易。

到了2023年,它就悄无声息地解散了。INSTEX的失败,清清楚楚地暴露了欧洲缺乏挑战美国政策的政治意愿。

每到关键时刻,欧洲似乎总是在退缩。比如2022年,维也纳那场重启伊核协议的会谈,就因为美国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而僵住了。

欧洲面对美国的强硬立场,表现得相当无力,没啥自主性可言。今年6月13日,美国直接打击了伊朗福尔多核设施。

以色列也跟着袭击了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这样级别的军事行动,欧洲除了发几句不痛不痒的“关切”声明,几乎没见什么实质性回应。

这和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时,他们所展现出的“关键玩家”姿态,简直判若两人。德国总理默茨甚至公开表态,支持特朗普的任何决定。

这话,直接点明了欧洲在战略自主性上的彻底丧失。正是这一系列历史性的“不作为”和“甘为附庸”。

让德黑兰方面彻底看清了欧洲的真实面目。伊朗明白,欧洲既没能力也没意愿兑现承诺。这种认知,也促使伊朗在核心博弈中。

主动将欧洲从“调解人”的位置上“移除”出去了。

德黑兰:不靠你了,我靠自己

当欧洲的“调解人”角色被证明无效后,伊朗那边的战略,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指望外部平衡。

而是被迫走上了战略自立的道路。这种强硬姿态,并非简单的谈判策略,更像是伊朗对自身地缘政治现实的清醒回应。

伊朗外长阿拉格希就曾直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指责欧洲与美以结盟。他还控诉欧洲默许了美以的军事行动。

他警告欧洲,别再搞什么新制裁了,那只会破坏地区稳定。这些指控,无疑是伊朗对欧洲角色彻底失望的真实写照。

近期,也就是7月28日,伊朗议会就正式讨论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可能性。

这一举动,被不少人看作是伊朗在核问题上亮出的“终极武器”。同一天,伊朗总统也发表了公开讲话。

他说,“西方双重标准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自己。” 这番话,基本上给伊朗未来的大方向定了调。

这种“依靠自己”的思路,意味着当外交斡旋的“欧洲选项”彻底失效后,伊朗被迫将重心转向强化自身实力。

以及威慑能力的道路。他们的强硬姿态,不再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新的国家生存战略。

像周亦奇这样的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这种所谓的“谈判”,压根不太可能取得突破。它更像是各方在僵局中的一次“中场休息”。

美国根本没参加,这谈话的效用自然大打折扣。而且,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都有分歧,也削弱了欧洲的自主空间。

最核心的,是美伊之间结构性的利益冲突,根本没解决。欧美对伊朗一直都是“有罪推定”,要求伊朗先拿出实质行动。

才能换来制裁放松。这种单向度的施压,几乎堵死了任何谈判的可能性。

伊斯坦布尔的这场会谈,之所以重要,恰恰在于它宣告了过去那种博弈模式的死亡。

欧洲的“战略出局”和伊朗的“战略自立”,共同构成了伊核问题的新常态。谈判桌也许还在,但真正的对话和信任已经所剩无几。

外交缓冲带的消失,意味着将来任何一个小小的误判或摩擦,都可能直接引爆冲突。

伊核僵局,已经从一场可以控制的外交博弈,彻底演变成一场危险的“胆小鬼游戏”。

地区的和平稳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